


隨著城市發展,食物隨手可得,使人們忽略從農田至餐桌(Farm to Table) 的食物生產過程,忘卻可持續的食物系統的重要性。
農人聚首成墟,在城市中自成一角,提供另的消費模式,重新聯繫城鄉、人與大自然的關係,成形獨有的本地「農墟」文化。農夫們選擇回歸樸實,採用友善的生產方式,用心培育當造農產,以真摯交流方式,重拾消費者的信任,促進本土消費,支持本地農業的永續發展。
隨著城市發展,食物隨手可得,使人們忽略從農田至餐桌(Farm to Table) 的食物生產過程,忘卻可持續的食物系統的重要性。
農人聚首成墟,在城市中自成一角,提供另的消費模式,重新聯繫城鄉、人與大自然的關係,成形獨有的本地「農墟」文化。農夫們選擇回歸樸實,採用友善的生產方式,用心培育當造農產,以真摯交流方式,重拾消費者的信任,促進本土消費,支持本地農業的永續發展。
2008年1月9日,SEED主辦的「中環天星碼頭農墟」正式誕生,現已改名為「SEED 耔籽農墟」。作為唯一一個平日固定農墟,有別於其他假日農墟,我們聚集的小農戶多以小量生產,精品蔬菜為主,不乏別具特色的有機蔬菜、加工農產等。農墟堅持保持簡單、直接、充滿濃濃人情味的運作方式,讓農夫與市民能夠互動交流,讓每位農夫的聲音也能夠被聽見。
營運至今,由數個農場開始,現已發展成擁有十多個農場及本地小店的固定農墟,更吸引新晉農青參與,更與不同農場、機構及團體合作,衍生出多元化的社區項目。
SEED與希慎的合作由「希慎都市農圃」開始,將生態友善種植的概念融入城市空間,在天台開辟一片都市綠洲,讓城市人體會農耕滋味,參與食物生產的過程,實踐綠色生活理念。
直至2021年,SEED再進一步「社區支持農業」(CSA)的理念,與希慎合作舉辦每月「 利園都市農墟」。農墟結集來自各區的本地農夫、香港品牌、加工達人的參與,從而拉近農業者與消費者的距離,鼓勵「地產地消」的低碳生活,以喚醒都市人對本地農業的關注。
2018年,SEED與南豐紗廠進行跨界別合作,共同發展以農作物為題的文化藝術創作,並發展出各種形式的「從農場至餐桌」(Farm to table) 的聯乘活動,打破界別隔閡,以找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,重新反思土地、人與食物的關係。
我們在2021年再拓展合作空間,每月舉辦「織刻生活祭」,提倡「不時不吃」的飲食文化,將農業元素與環保低碳、公平貿易、良知消費等核心價值結合,並連結不同的本地農場、環保團體及手作人,帶領市民用新穎的角度發掘與探討可持續的生活風格。
天氣變暖,北方融雪,雨量變多,所謂:「春雨貴如油」。但香港降雨量不算多,仍潮濕寒冷,保暖不宜鬆懈。
天氣變暖,北方融雪,雨量變多,所謂:「春雨貴如油」。但香港降雨量不算多,仍潮濕寒冷,保暖不宜鬆懈。
清明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,氣溫上升,雨水滋養植物,農夫把握時機播種,所謂:「清明前後,種瓜點豆」。
清明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,氣溫上升,雨水滋養植物,農夫把握時機播種,所謂:「清明前後,種瓜點豆」。
夏天開始,農作物迅速生長,氣溫上升,但日夜溫差仍大,這天若下雨,往後雨水會多。
夏天開始,農作物迅速生長,氣溫上升,但日夜溫差仍大,這天若下雨,往後雨水會多。
意即小麥籽粒或稻穀開始變得飽滿,農夫看見農作物快高長大,心靈滿足。但香港農夫一般沒種植小麥。這時天氣變熱,雨量漸多,亦容易引發皮膚疾病,飲食宜清淡。
意即小麥籽粒或稻穀開始變得飽滿,農夫看見農作物快高長大,心靈滿足。但香港農夫一般沒種植小麥。這時天氣變熱,雨量漸多,亦容易引發皮膚疾病,飲食宜清淡。
在種植稻穀地區的農夫,收割長了芒的農作物,芒種有雨水是豐收的先兆。香港進入梅雨季節,空氣潮濕,天氣悶熱。
在種植稻穀地區的農夫,收割長了芒的農作物,芒種有雨水是豐收的先兆。香港進入梅雨季節,空氣潮濕,天氣悶熱。
這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,黑夜最短的一天,香港逐漸變得炎熱,颱風季節即將來臨,農夫是時候做好防禦措施。
這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,黑夜最短的一天,香港逐漸變得炎熱,颱風季節即將來臨,農夫是時候做好防禦措施。
俗語有云:「小暑過,一日熱三分」,意即天氣一天比一天熱。大家不宜在猛烈陽光曝曬太久,以免中暑。
俗語有云:「小暑過,一日熱三分」,意即天氣一天比一天熱。大家不宜在猛烈陽光曝曬太久,以免中暑。
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,所謂:「大暑不暑,五穀不鼓」。此時的颱風暴雨,影響農作物生長,但雨水不足,農地亦易乾旱。
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,所謂:「大暑不暑,五穀不鼓」。此時的颱風暴雨,影響農作物生長,但雨水不足,農地亦易乾旱。
立秋是秋天的開始,所謂:「一場秋雨一場寒,十場秋雨要穿棉」。雖然理應開始轉涼,但香港天氣仍十分炎熱。
立秋是秋天的開始,所謂:「一場秋雨一場寒,十場秋雨要穿棉」。雖然理應開始轉涼,但香港天氣仍十分炎熱。
處代表結束。這天的來臨意味夏天要結束,香港依然炎熱,颱風暴雨依然出現,農諺云:「處暑若逢天下雨,縱然結實亦難留」。
處代表結束。這天的來臨意味夏天要結束,香港依然炎熱,颱風暴雨依然出現,農諺云:「處暑若逢天下雨,縱然結實亦難留」。
分代表半,意即秋天過了一半,一般秋分後降雨量不高,但氣溫隨著秋雨而進一步下降。
分代表半,意即秋天過了一半,一般秋分後降雨量不高,但氣溫隨著秋雨而進一步下降。
分代表半,意即秋天過了一半,一般秋分後降雨量不高,但氣溫隨著秋雨而進一步下降。
分代表半,意即秋天過了一半,一般秋分後降雨量不高,但氣溫隨著秋雨而進一步下降。
露水快要凝結成霜,反映天氣漸轉冷,在中國南部及香港,天氣只是漸涼,香港平均氣溫仍有約攝氏廿多度。
露水快要凝結成霜,反映天氣漸轉冷,在中國南部及香港,天氣只是漸涼,香港平均氣溫仍有約攝氏廿多度。
這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,所謂「霜降殺百草」,在中國會降霜的地區,不少植物垂頭喪氣,但耐寒農作物打過霜會更清甜。至於香港則沒有霜,氣溫漸漸清涼。
這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,所謂「霜降殺百草」,在中國會降霜的地區,不少植物垂頭喪氣,但耐寒農作物打過霜會更清甜。至於香港則沒有霜,氣溫漸漸清涼。
這是冬季首個節氣,種植水稻地區的農民完成收割,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,恢復元氣。香港受北方冷空氣影響,偶然會氣溫驟降。
這是冬季首個節氣,種植水稻地區的農民完成收割,民間習俗以此時進補,恢復元氣。香港受北方冷空氣影響,偶然會氣溫驟降。
俗語云:「小雪雪滿天,來年必豐年」。在中國北部,降雪量大,農夫滿心歡喜,如不見雪,明年很大機會缺水。香港不會下雪,但要注意寒流,以免農作物受破壞。
俗語云:「小雪雪滿天,來年必豐年」。在中國北部,降雪量大,農夫滿心歡喜,如不見雪,明年很大機會缺水。香港不會下雪,但要注意寒流,以免農作物受破壞。
在中國北部大雪紛飛,大雪彷彿為小麥披上棉被。在香港不會降雪,天氣乾燥,溫度進一步降低。
在中國北部大雪紛飛,大雪彷彿為小麥披上棉被。在香港不會降雪,天氣乾燥,溫度進一步降低。
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一天,陰氣達極至,陽氣開始回升,是大吉之日,所謂「冬大過年」,一家團聚吃湯圓慶祝,民間有「重病難過冬至節,過了冬至可延年」的說法。
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一天,陰氣達極至,陽氣開始回升,是大吉之日,所謂「冬大過年」,一家團聚吃湯圓慶祝,民間有「重病難過冬至節,過了冬至可延年」的說法。
氣候稍寒,太陽漸向北移,北半球的白晝逐漸增長。有個說法,假如小寒不冷,大寒會極冷。根據天文台的資料,香港小寒平均氣溫約攝氏十多度。
氣候稍寒,太陽漸向北移,北半球的白晝逐漸增長。有個說法,假如小寒不冷,大寒會極冷。根據天文台的資料,香港小寒平均氣溫約攝氏十多度。
這是最後一個廿四節氣,象徵一年快要完結。「大寒不寒,春分不暖」,意味冬去春來的景象。農夫忙於防寒,亦是時候規劃未來一年的農耕工作。
這是最後一個廿四節氣,象徵一年快要完結。「大寒不寒,春分不暖」,意味冬去春來的景象。農夫忙於防寒,亦是時候規劃未來一年的農耕工作。
農墟情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