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住糧食供應防線 疫下反思香港自給率

文: Kelly

在香港美食俯拾皆是,大部分人生活不愁溫飽,糧食危機自然看似是遙不可及的威脅,但當我們思索餐桌上的食物來源時,城市過度依賴進口食品,及糧食自給率低等問題表露無遺。翻查食物及衛生局數據,香港整體食物供應超過九成為進口食品,進口地區包括美國、中國內地及泰國等。還記得今年2月初,由於有多名跨境貨車司機確診新冠病毒,供港蔬菜大減,菜價持續上漲,高峰時期的豆苗更飆升至百元一斤。疫下的菜價浮動,正好揭示香港糧食供應不穩的危機,而作為城市最後一道糧食防線,本地農業發展的議題再次受到大眾關注。

農地生產糧食,同時把我們世代滋養,然而香港農業往往與城市化和土地開發議題掛鈎,加上大量內地蔬菜供港及經濟轉型,按官方説法指,本地農業早因競爭力低和生產鏈分散而「式微」。然而,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主席林志光研討會指出,本地農夫的銷售渠道五花八門,有的會落單送貨銷售,或顧客直接到農墟購買批發,有的則會批售到其他零售店和餐廳等,故官方農業統計未必能準確反映現時的農業趨勢,及其不斷擴大的社會連結。他表示,近年越來越多人關注食品安全,加上人們追求新鮮和高質素的蔬菜,不少商戶亦開始選用本地食料入饌,例如製成雪糕及手工啤酒等產品,反映本地農業仍具一定發展空間。

另一講者「生活 Kids Club」創辦人周思中亦道出,農業從不僅於種植和飼養禽畜的想法。耕耘是人類和大自然的連結,認識食物生產過程,有助建立人對土地的尊重。升Year3 的暑期間,因參加元朗某農場的導賞團而初次踏足土壤,那時聽著農夫述說播種、施肥、除蟲至運輸的過程,才真正感受到作物的價值。還記得落田摘果時,第一次發現瓜莖原來充滿水份,手捧果實,細瞧瓜果紋路,慢吞細嚥著這片土地出產的農作,那是從未有過的體驗。身土不二,本地農作或許未能完全滿足香港的糧食需求,但無可否認它是城市的最後糧食防線,同時亦連繫著我們與大自然。

註:

  1. 參看林志光(2022)在線上國際研討會:《糧食與可持續發展》,講者就「重新思考香港具抗逆性、可持續食品生產的可能性參與對等」的議題有詳細解說。
  2. 參看周思中(2022)在線上國際研討會:《糧食與可持續發展》,講者就「從香港的生態種植實踐中創造感官體驗」的議題有詳細解說。

元朗八鄉河背村66號

新界錦田郵政局郵箱 175 號

seed@seed.org.hk

2488-0602

© 2024 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