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香港農業不是死路一條,作為我個人來說,是生機處處。」
蕉徑坐擁水土優勢,天然水源,優質黃沙,在本地農業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。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,是蕉徑農業最興盛的時代,家家戶戶耕田種菜,是高產量的農區之一。
九十年代,內地蔬菜供港,蕉徑農戶未有採取應變策略,仍只種植個別品種為主。蕉徑農夫唐生憶述「夏天種植莧菜,馬屎莧,通心菜,冬天則種植油麥菜,意大利生菜,西生菜。」「品種少,造成惡性競爭,農夫難以繼續依靠種植為生。」
唐生以農二代身份承接父母的傳統農藝,他用嶄新的思維去重新為農場定位,憑個人技術、專注種植、科學式耕種,成功一年四季皆可出產優質的節瓜,突破傳統耕種的框架,為蕉徑帶來一番新氣象。唐生寄語年青農夫用心研究,專注發展某一品種或農產,認為本地農業仍可看到處處生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