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初認識農夫,第一個問題都是:「你啲d菜會賣去邊㗎?」除了上回講的供菜給餐廳,其實現在的農夫還開拓了許多銷售渠道,除了較大路的批發、直送、農墟,還有共購團、和小店合作做取菜點,甚至到辦公室擺檔!做農夫除了好好耕種,銷售上也要各出其謀,而這些方法對他們來說各有好壞,選擇哪一種,往往也能見到農夫的性格呢。
減省溝通的批發仍是要溝通
先講批發,大多數農夫都或多或少會用這方法銷掉一些菜,但當中又分批給零售小店、中間平台、菜檔或餐廳,和餐廳合作的挑戰在之前的文章已述,那麼給小店、平台和菜檔又有何好壞?
小店和中間平台有點類近,都是有人在中間當客服,可以減省時刻按手機、逐個客問答、包裝的時間,有農夫說很有幫助。
但這也不是完全不用溝通,因為中間人對農作物認知未必多,面對客人大小投訴都要再解釋,遇上願意交流的中間人沒太大問題,但也有農夫說合作過的對象不體諒,「例如天氣不好,十字花科一定生得不好,在我看來給到你已經很好,但他會說你的菜不靚。」銷菜量而言,旺季時沒問題,但夏天菜款少,賣出的量少,車費成本大增之餘,預留了的菜滯銷,也要另想辦法。
供菜予菜檔的,則多是常規農夫,對比起出菜站,價錢會高些,但送菜出去可能來回1小時,菜站只半小時,不過有些農夫也覺值得,甚至認為因為菜站價太低,必須直接面向市場賣到街市,才能生存到。
送菜上門一送就花掉一日
批發以外,較多農夫選擇的是直銷,不過也不是個個場都會,因為物流和時間成本其實很高昂 :「又要買架車,又要自己開,一送就一整天,下午出去,晚上8、9點才送完,很重成本,很累。」有農夫這樣說。不自己送就要請司機,又是一大筆花費。要不說充當大力士,拖着一大車菜搭地鐵走遍各區。有農夫甚至用來往農場時會經過的鐵路站作交收,順路,花的時間就不算太多。
也有農夫說喜歡直銷的直接,不會被批發商壓價或嫌棄,會回頭的,都是接受你的人。直銷也能和客人建立較緊密的關係,長久而來成為朋友,有農夫說:「辛苦得來是有滿足感的,他們跟了你十年八年,很難得,這已是很大的回報。」
讓人又愛又恨的農墟
再來就是農墟,和直銷一樣時間成本高——通常一擺就是一兩日,對田務忙不完的農夫而言是個負擔,而且要租金,賣不完又要車回去,可能導致損耗;但另一方面卻能和客人建立關係,又不像網絡訂單那麼繁瑣。因而有些農夫很喜歡,有些農夫就敬而遠之。喜歡的人說:「雙方都會開心、滿足些。很多東西可以即時解答,不用買回去後拿起棵菜才發現有什麼什麼問題,對農場不好,客會覺得:唉下次不幫襯。」
農墟還能當作寄託——在許多時都是一人之境的農田待得久,有些農夫樂得出來和農友、客人聊聊天,有時獲得客人欣賞又會開心。此外又能定到合心意的價錢,儲到熟客的話也能預計菜量,不怕賣不完。不過雨天和大熱天農墟都少人,也不是個個墟人流都多,有農夫又試過人流不變,但這星期冬瓜很快賣完,下星期完全賣不動,客人心理其實也難預測。近年也不時聽農夫說農墟人流減少,也不知道是網購興盛,還是超市也有外國有機貨?
更多的迷團,與更多的銷售方法和好壞,下回繼續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