茼蒿是另一種讓人愛恨分明的品種。不喜歡的人嫌它有陣腥味,喜歡的人打邊爐時大口大口吃。
茼蒿種植沒特別高的技術要求,割菜倒考功夫。何時可以採收,甚麼位置下刀等,全部影響產量。生長理想的茼蒿,莖短、葉大而厚,若下刀的時候能預留一兩個側芽,或待植株長到有一兩個側芽時才落刀採收,同一植株便可收完主莖後再收三兩棵側芽,種一收幾。巧妙的卻是,抽苔後的植株,節位間的距離較大,雖然比較容易判斷哪裡落刀能割主莖而不傷側芽,惟抽苔的茼蒿纖維難免較高(所謂起渣)。相反,未抽苔的植株當然較嫩口,惟節間距離短,主莖和側芽難分難解,一不留神隨時要麼只割得幾塊葉,要麼連側芽都割去。如何割得不多不少,功夫所在也。
日照長短影響茼蒿植株開花,日照越長越早開花,是以本地農民大都在秋冬時份種植茼蒿,讓植株能充份生長。很難聯想到味道濃郁的茼蒿屬菊科嗎?到春天三四月時,日照越來越長,滿田茼蒿冒出一朵朵小菊花的畫面,便不證自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