蘿蔔糕

過年當然吃蘿蔔糕。今年限聚令可能影響香港人慣常的賀年活動,但一碟煎得外脆內嫩的蘿蔔糕,是很多人過年記憶裡的重要元素。

有沒想過一碟蘿蔔糕端到上桌子之前,究竟經歷過多少步驟與環節?農夫要在適當時候播種子,經歷風調雨順或排除萬難,種出肥美、水足而鮮甜的蘿白,再帶到市場邂逅買家(菜檔或商業廚房),由巧手的媽媽或廚師又刨又煮又蒸而成一底蘿蔔糕,商業廚房的話再要經過銷售環節,才能巧遇終點的消費者。

這些環節之所以能連成一線,到最後成為一碟在桌上煎好的蘿蔔糕,大部份情況裡都存在著太多看不見的偶然與浪費。

今年有班由本地農場和小店參與的有心人,連結了八家本地農場和十多二十間餐廳和小店,以「香港蘿蔔」之名,既承擔起串聯農業上下游的工作,同時亦希望從食農教育的角度,令本地消費者在吃下每一口蘿蔔糕的同時,亦能累積本地農業的底氣和自信。

從農民的角度,種植蘿蔔幾乎是雙重意義的賭博,種植過程的天氣和病蟲害不在話下,其次是小農場種千斤蘿蔔不算難,能在適當時候以合理價格銷售才是挑戰。賣不出的話,在田裡長得越璀璨,越是叫農民心酸。

「香港蘿蔔」計劃今年試辦,如果真能連結農業上下游並收消費者食農教育之效,讓農民可繼續種,消費者能吃到美味可靠的本地蘿蔔糕,功德無量之外,可以期待其他從本地農產出發的創意提案。

Edit Template

元朗八鄉河背村66號

新界錦田郵政局郵箱 175 號

seed@seed.org.hk

2488-0602

© 2024 香港有機生活發展基金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