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云云葉菜品種中,豆苗大概算是價位最頂級的品種。最近流傳的網上圖片,有街市有豆苗以每斤十三元發售,近日小記到元朗又新街一帶田野考察,竟見豆苗價位低至廿二元兩斤!
翻查舊報紙,工商日報1981年十月十五日的報導,豆苗的批發價(留意,是批發價而不是街市零售價)為二十元一斤。相隔四十年,豆苗的街市零售價竟只有當年批發價的一半。
有資深業內人士指,這是所謂「劣幣驅逐良幣」的例子,市面流通的其實不是豆苗,而是豆莖,粗而有渣。市面長期有這類劣品供應,將豆苗價格越推越低。
有資深種植豆苗經驗的農夫指,原來統稱為豆苗的,其實包含不同的級別和形態,連葉連鬚的是「豆苗」,只有胚的叫「豆胚」、摘了鬚,但鬚前那塊葉不摘的叫「長苗」。
「豆苗」=豆胚+葉+鬚+少少莖
「豆胚」=豆胚
「長苗」=豆胚+葉+少少莖
「豆鬚」=葉+鬚+少少莖
農夫謂,舊時摘完豆胚,剩下的莖也會賣,叫豆鬚,但平很多。例如豆胚20蚊斤,豆鬚就只有2蚊斤。因為那時沒大陸豆苗供港,消費者但求一苗不會介意。而且因為豆胚和豆鬚的產量其實是1:1,賣得多少是多少,2蚊也好,山大斬埋有柴。
值得消費者留意的是,農夫謂大陸落來的一定會摘鬚,本地農民的豆苗不少是不會摘鬚的,要用「不摘鬚」來令買家相信、分別到是本地貨。
事實上,若天氣合適,豆苗種植並不特別花工夫,只是採收非常需時,斗產量亦低,還要不耐運輸(將鬚摘走興許也是這個緣故),一條豆苗的矜貴之處正在於此。就當小記不以陰謀論、違規農藥的角度來猜度廿二蚊兩斤的豆苗,從何而來,撇除了甚麼環境勞工等界外成本才能做到如此低價,但如此嬌嫩的蔬菜品種,當然貴乎新鮮。本地豆苗雖然有鬚,但就如聽說舊時農民交節瓜時,籮面總會放一朵剛摘下的節瓜花,以示瓜品鮮摘,你願意以鬚為憑,作為對本地新鮮蔬菜的實質支持嗎?